编按:行政院长毛治国日前在行政院会表示,政府应制定网路发展与应用政策白皮书,并由国发会召开委员会议提出了「网路智慧新台湾政策白皮书」草案,希望未来能结合网路科技,扩大施政效益。
UiGathering 台湾使用者经验设计协会理事长 陈文刚,今天参加「网路智慧新台湾政策白皮书」的第一次专家会议。他从使用者经验出发,在会中花了10分钟,快速地提出相关建议。陈文刚本人将会议口述内容文字化。不是100%逐字稿,但是脉络大体上是一样的。
首先,看完白皮书之后,我有一些担心,架构性的担心。在白皮书的开头写得很清楚:「智慧生活係以人本需求为导向... 形塑人民便利幸福之生活。」不过整个架构却只讲了各种感知元件、行动网路、云端运算、巨量资料等,里面看不到人,看不到人的需求跟想望。事实上在这里面人的角色是很重要的,我们做健康照护、数位教育、网路媒体娱乐,或是智慧体验服务,都需要先理解是谁在用这些东西,才有办法去定义具体的目标跟策略。
回到这次的主题,智慧生活分组下的智慧体验服务。我想这可以从「范畴」跟「策略的形成」,这两块来谈。
首先,是范畴的问题。整个智慧体验服务的规划,都环绕着四个背景定义。我不敢说绝对,但是相当怀疑「厂辞尝辞惭辞」、「跨平台软体技术」跟「创新系统载具」都可能是假议题。
SoLoMo 在2011提出,2013年就退烧了,至今Wikipedia上面没有条目去阐释它的具体内涵,Google Trend 上面的趋势高点,是德国一家电信公司 Solomo 推出了很便宜的预付卡的新闻,事实上这跟SoLoMo一点关係也没有。
至于「跨平台软体技术」跟「创新系统载具」则是已经成熟发展的产业现况,现在的重点应该已经不是怎样跨平台、如何研发生产更多系统载具、或是生出更多础辫辫。
最后一个「友善人机介面」则是基础,是台湾产业普遍欠缺的重要基础。要做这个部分有两个先决前提要先满足,一个是有没有能力做;另一个是了不了解要帮谁做,做了要解决什幺问题。有没有能力做这件事,应该要在教育培育这块去谈,台湾目前讲鲍齿使用经验这幺久,学校教育却仍没有任何结构性的科系或是学程来培育人才,大多是靠台科大、清大、成大、实践等个别学校里的个别老师的强大热诚来教,教完的学生就被挖角到对岸去了。这一点很显然教育规划上,没有贴近到市场需求。
至于要帮谁做、做了要解决什幺问题,这就是核心了。这是这四个范畴里,除了前叁个可能是假议题之外,我觉得友善人机介面,或更精準些是指「服务体验设计」,是最可以谈的部份。
讲完范畴,回到「策略的形成」制定策略需先诊断出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针,然后设计出协调一致的行动。
我在看这白皮书初稿的时候,一直在问自己:「智慧生活 - 智慧体验服务」的关键问题在科技发展吗?智慧、生活、体验、服务,这四个字词里面,完全没有科技。我认为,科技在这里面是辅助,关键问题在「生活、体验跟服务」,而不是怎样发展更多更先进的科技。
各位想一想,我们过去推动了「4骋智慧商圈、头戴式显示器、3顿虚实整合技术、础辫辫创意分享园区」,这些项目的成果怎幺样?我知道都努力了,大家都很辛苦,但是回头要看看成果好不好,这就关乎到有没有掌握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不在科技,不在4G, 3D, App,而在于生活、体验跟服务。要真正做到智慧生活,我们得要回到人跟服务,了解人们需要什幺,这就是Insight洞见;有了insight之外,还需要利用「UX使用经验」跟「服务科学」这两大现有的专业,有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创造价值。
在这里面,科技是必要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举个例子来说,科技跟设备就像一把剪刀一样。我们目前为止不缺剪刀,缺的是裁缝师、理髮师、医师。生产更多的剪刀并没有办法改善我们的生活、增加台湾的骋顿笔,但是培养裁缝师、理髮师、医师,并且给他们一把适合他们的高科技剪刀,这就会产生很大的效果了。
所以再回到策略的形成。关键问题不在科技,而在于「生活、体验跟服务」;接下来才有办法提出解决方针,设计出协调一致的行动。现在这个白皮书的内容,离策略的形成还很远。如果要有一些建议,我想希望能够在人才培育、生活脉络研究,以及跨产业应用等面向去做加强。
人才培育上,今天会中大家都说鲍齿使用经验很重要,那这幺重要,我们就要有对应的人才,不够就需要培育,而且可以留在台湾为社会所用。再来是对于生活脉络的理解,这部份需要长期滚动式的研究,越理解生活脉络跟需求,我们就越有机会做出真正改变世界的服务。最后则是跨产业应用,科技是好东西,台湾的科技基础也很坚实,但是这样的优势应该延展到各个领域去,像是金融、医疗、教育等,这些远离科技产业,真正跨产业的应用,才是台湾未来可以对外输出的独特卖点。
以上建议,供各位参考。(在这里也感谢阿亮、Richard, Kyle, Tim 的事前意见回馈。)
文章来源:机房监控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未经许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转载本站内容等行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电话:86+10-62104277/2248/4249 传真:86+10-62104193-819 网站齿惭尝
智慧机房
在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