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锐地抓住了两次改变新媒体世界机会的这个人,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怎幺让碎片化了的世界,回覆完整?怎幺让人们从氾滥的低品质的资讯环境中解脱出来,找到一处阅读与写作的净土?
部落格在美国的兴起,得益于网路技术的发展。部落格的原型早就以个人託管主页、个人网站的形式出现了,但真正掀起风暴,是在1999年伊凡?威廉斯(Evan Williams)推出了他的部落格平台 Blogger 之后。
有人说他是部落格的创造者,这是误传。他不是什幺着名的部落客,他的贡献与历史定位,是创造了部落格出版工具,创建了部落格平台,他是解放部落格的那个人,是把枪发放到&濒诲辩耻辞;起义&谤诲辩耻辞;的部落格手中的那个人。他自己,从来就算不上一个去冲锋陷阵的部落格战士。甚至,作为一个领军人物,他在阐述自己的部落格思想的时候,都会碰到一些小小的障碍。
不过,对于部落客伊凡?威廉斯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他是一个做内容得心应手的部落客,他无法积累起数十亿美金;正是因为他是一个硅谷工程师,掌握了数位时代神奇的密码,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巨人。这是一个工程师的世界,工程师的世纪。
伊凡?威廉斯创造的这个部落格平台,使所有人都可以方便地利用这个内容发布平台成为后来所谓的“自媒体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当然是部落格的创造者。我 2002年 写的《部落格论》描述了当时的盛况。在 2003年 为方兴东的书《部落格》写序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五零门槛论”。部落格或者自媒体的所有意义,就在这五个零。
零成本、零技术、零时差、零许可、零编辑的个人意见平台,无论它叫个人网站,叫部落格,还是叫其他什幺名字,肯定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影响、干预、骚扰、破坏社会。
它可以是一种全方位的积极的建设性力量,也可以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力量。而新技术提供的种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正在不断强化这样一种力量。对这样一种力量视而不见,是荒唐的。
“5 零门槛论”描述的部落格,事实上是有门槛的,作为自媒体平台,部落格的门槛不仅存在,在今天看来,还相当之高。在部落格以后,全球的IT人不断地、有组织、有计划、全方位地改写了这个“5零门槛论”,把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门槛不断降低,从而催生了数不胜数的新媒体传奇。
图片来源:Zenspa1 via Flickr, CC License
以降低文字发布门槛为目标的推特,以提供图片发布、编辑、浏览便利为目标的 Instagram ,以降低视频发布障碍、提供视频聚合空间为目标的YouTube,层出不穷。第二代进一步强化了社交倾向的部落格浪潮方兴未艾,至今仍然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直至把门槛降低至无限接近于零。当即时通讯工具 IM 与部落格相结合的时候,也就是大家看到微信上的公众号的时候,这一个过程达到了高潮。
伊凡?威廉斯在这一过程中再次成为先锋。自然,这一次,他出现的时候,仍然不是部落客(写部落格的人),或者微部落格(写微博的人),而是创设新的革命性的迷你的部落格平台。他再次搭建了一个舞台,供人们表演,他再一次把更多的枪,发放到了更多的人手中。这一次,你只要会写几个字,就可以表达自己。他的由失败的部落客衍生而来的推特,成了全球范围内第一款可以即时颠覆这个世界的文本资讯工具。虽然140字元的限制,让推特像维纳斯一样,在深度优雅传达方面只能自残,但是,这也大大降低了作文的成本与门槛。不会写作文的人很多,不会写字的人,很少。推特,以及更强大的脸书、微信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网路空间&濒诲辩耻辞;出版&谤诲辩耻辞;(笔耻产濒颈蝉丑)自己。
推特把部落格的门槛降到接近于零,自然而然地成了第二代部落格的巅峰之作。当行动网路时代来临的时候,140 字的推特把这个世界完全碎片化了。当然,这不是终结,这仅仅只是开始。推特在更为强大、包容、无所不能的强社交媒体,比如 Facebook、微信面前,只能发抖。
这个一手肢解世界,使碎片传达成为世界标準的人,自己也会被撕碎。不久,伊凡?威廉斯被公司内部的权力倾轧逐出了推特。对于威廉斯来说,这也许是件坏事,但是,对于新媒体来说,这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让威廉斯不得不把部落格和推特作为过去的驿站,他必须重新出发。他在这种情况下,再次面对那个亘古不变的问题:&濒诲辩耻辞;你是谁?你从哪来?你到哪去?&谤诲辩耻辞;
敏锐地抓住了两次改变新媒体世界机会的这个人,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怎幺让碎片化了的世界,回覆完整?怎幺让人们从氾滥的低品质的资讯环境中解脱出来,找到一处阅读与写作的净土?这就是他思考的问题,也是他选择突破的方向。
威廉斯肯定没有学过周易,但是,他显然知道物极必反,知道某种趋势在达到极致之时,必须、必然遭遇逆转。一个分别以自由独白工具、碎片化传达神器几乎摧毁了专业主义新闻价值的新媒体强梁,突然摇身一变,将成为高举高品质内容大旗的传统精英传达的拯救者。这是十分具有讽刺意味的。而这,正是逻辑,没有人比威廉斯更能理解,优雅、深刻、完整、无畏的传达,是多幺重要;相比较于碎片、任性、无赖、无耻的吐嘈,具有多幺明显的意义。
这就是我理解的 Medium 的背景。
伊凡?威廉斯本人是一个非常爱写部落格的人,现在仍然成天泡在 Medium 里,不断地给大伙儿写的文章点讚并推荐。但他绝对算不上一个好的部落客,因为,直到今天,他也没有把他的 Medium 说个明白、透彻,呵呵,可能原因不是他说不好,而是他没有想好。但是,他的确没有能够明确地传达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完整无误地表现出来。无论是以文字的形式,还是以产物的形式。因此,惹来从业界权威至草根部落格数不胜数的冷嘲热讽。
我读完了伊凡?威廉斯写的几乎每一篇文章,并找到了不少伊凡?威廉斯的访谈。他的诸多表述是经典而有深刻的,但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碎片式的,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这与出身于纽约时报的乔纳森·格里克,在杜撰 Platisher(平台型媒体)一词时的深谋远虑及精准传达比起来,相差太远。但是,对于一个 IT 天才,你不能在传达方面要求太多。从乔纳森·格里克连续创业连续失败,而威廉斯连续创业连续成功来看,表达能力根本无足轻重。
图片来自:Juan Iraola via Flickr, CC license
2014年11月19日,威廉斯在一场会议中,和着名的硅谷部落客欧姆·马利克(Om Malik)对谈了35分钟,主角自然是他的Medium。但听不出什幺门道来。不过,他的这次聊天,使我对于他想法的理解更为清晰了。他两年来反覆地、若隐若现地在说的一个意思是:新媒体门槛已经够低了,现在是考虑加高门槛的时候了。这与方兴东说的人人传播愿景已经成为现实,新媒体需要 “沉澱”的思路如出一辙。
门槛已经无限接近于零,是时候了,是逆转这一过程的时候了?
当一些人以装疯卖傻、装模作样、装嫩卖萌的方式,在&濒诲辩耻辞;机构自媒体&谤诲辩耻辞;中委曲自己向用户极尽献媚的时候,那个把全球的媒体精英打得满地找牙的&濒诲辩耻辞;工程师&谤诲辩耻辞;伊凡?威廉斯,华丽转身了。全世界都看着他,但不明白他在做什幺。
文章来源:机房监控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未经许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转载本站内容等行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电话:86+10-62104277/2248/4249 传真:86+10-62104193-819 网站齿惭尝
智慧机房
在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