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转换跑道成为创投家的人不少,像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这样两边都能如鱼得水的人却不多。他在 23 岁创办 Netscape,掀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序幕,随后成为活跃的天使投资人,37 岁正式下海成立创投基金,短短7年的时间,管辖的资金已经超过 40 亿美金,在创投界里几乎能够呼风唤雨,喊水会冻。
做了几年创投,看遍天下英雄好汉的商业企划书,安德森在2011年作出“软件即将吞噬世界”(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的惊人之语。虽然当时金融风暴尚未完全过境,但是软件产业已经春江水暖鸭先知,产业下游,大型软件公司营收开始回甦;中游,Nasdaq 每年上市公司里总有几家软件新秀崛起;上游,软件的新创公司更是撒豆成兵,前仆后继,成为创业圈里最活跃的族群。
逐渐吞噬世界的软件产业根据美国资诚会计事务所举办的 MoneyTree 统计, 从 2015 年第一季到 2016 年的五个季度里,全美国创投界在软件产业的投资接近 300 亿美金,佔创投总投资金额的40%左右,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生技产业(约佔 14%)。平均下来,每季度约有 60 亿美金的资金,流向大约 400 多家公司,其中一半以上都跟互联网有关。
图说:美国创投业投资百分比,2015 1Q至2016 1Q,资诚会计统计
图说:美国创投业投资软件新创公司$,2015 1Q至2016 1Q,资诚会计统计
根据这些统计数字,软件即使现在还没吞噬世界,至少已经吞噬了40%的创投资金。叁五年后,这些软件新创公司成长茁壮,成了气候,真要吞噬了大半个世界也不足为怪。
软件产业之所以如此蓬勃发展,有几个背景因素在推波助澜。
首先是摩尔定律在过去40年造成电脑运算能力呈指数成长,计算、通讯、储存都不再侷限人的创意,连围棋九段高手都下不赢电脑了,软件可以帮人服务(解读:取代人的工作)的清单自然越来越长。
因为硬件速度又快成本又低,软件工程师构建的虚拟世界越来越有魅力。这个存在于网路的世界既没有实体世界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又有无穷的变化和使用者完全的主控权,于是人们每天生活的重心逐渐从实体世界转移到虚拟世界。而搭建这个虚拟世界的材料不是砖瓦,而是软件,搭建的人不是泥水匠,而是编码工程师。
最后则是软件新创公司的起始投资需求越来越低。创业者不需要老师傅多年的手艺,只要有几年的编码经验,加上敏感的市场嗅觉,大学毕业生也很好用。资金不够也可以精实创业,或是俭朴创新,不像硬体新创公司,动辄花上几百万的开模成本,或是上千万的滨颁光罩费用。
因此软件产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越滚越结实。先从应用开始,无论电子商务、社群网路或是移动,眼尖的人看到处处都是商机,然后资料累积越来越多,里面蕴藏着不少可以变现的矿产,于是又有一些聪明人开发了许多工具,卖给想要挖宝的人。如此从点而线而面,形成了整体软件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态。
新世纪的软件趋势我在过去一年中,看了数百份商业计划书,也挑选了好几家进行投资,其中软件新创公司的比例大致符合上述的统计数字。从这些取样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软件服务化(Software as a Service, 以下简称SaaS)已经成为软件的标準商业模式。过去软件一律卖断,每一次新版上市,想升级的人得再付一次钱,微软20年来卖Window 或Office,都採用这种模式。新的SaaS模式则只租不卖,软件卖进了一家公司,便可以收一辈子的房租,若是客户不想继续使用,也随时可以退租。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的SaaS 软件都储存在云端,客户随处可以使用,软件厂商也容易维护和管理版本升级。这种商业模式,远比旧有的软件销售方式容易放大规模。
由于厂补补厂的流行,无论大型以及中小型公司,或是零售、医疗、餐饮、旅游、服务各个不同的产业,或是公司里的会计、销售、行销、人资各种功能机制,几乎每一个可以想像到的应用,都能看见软件新创公司的踪影。
软件越来越智能化。电脑处理的资料不再只有文字或数字,还包括了图像和影音,而且资料量每年以数量级成长。处理这种海量资料,软件除了需要模拟人类的认知能力,还要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利用人工智慧、机器学习、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技术,从庞大的资料量中撷取或汇总最重要的资讯,几乎是每一个软件应用程式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开源软件成为开发软件的乐高积木。开源软件运动经过20年的推广,已经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软件生态环境。现在软件工程师开发程式,每一行编码都靠自己写的景况几乎绝无仅有,无论是作业系统、资料库、工具软件、人工智慧、机器人、甚至于应用程式,几乎都可以在开源码社群中找到堪用的免费程式,然后像使用乐高积木一般,组合成符合自己需求的程式。
软件一向是台湾资讯产业的软肋。虽然许多硬件或滨颁公司,例如宏达电或联发科,工程部门里软件工程师的人数可能比硬件还多,但在翱厂滨的七层模型中,这些人开发的软件都位于较为底层,搭配硬件的功能(所谓嵌入式软件)。
谈到台湾的软体产业,总是不免提起趋势科技或讯连,再加上智冠、橘子游戏等20家左右的电子游戏公司,以及众多以提供软件服务或代理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如精诚、零壹科技等。根据资策会的统计,台湾软件产业每年产值约3,000亿新台币(约100亿美金)左右,其中只有20%外销,绝大产值来自于内销。这样的产业规模,比起美国每一季度投资60亿美金到软件新创公司的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因此我们不免要问:如果真有一天,软件会吞噬世界,台湾是会吞噬别人呢,还是被别人吞噬?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软件有两种贡献。一是发展成为产业,直接创造具体产值,另一是应用在一般公司的运营,以增加生产力,间接增加产值。这两者之间有正向关联,但在理论上,一个经济体可以完全採用进口或开源软件,虽然没有本国软件产业,却还是可以建立高度的公司营运自动化。
台湾的软件产业一向欲振乏力,有先天原因也有后天因素,人才不足,本国市场太小,创意不够突破,整体产业基础不够,缺乏进军全球市场的雄心壮志等等。期望未来有亮眼的突破,可能不太容易。
但是在软件应用方面,台湾绝对不能落后,因为这攸关国家整体的生产力。
不妨以数字举例说明。台湾软件产业佔全国骋顿笔约2%,如果卯足了劲冲刺,这个数字加了倍,不过是4%。但是如果在其他98%的公司里,善加利用或开发应用软件,只要生产力能增加2%,也可以达到相同的骋顿笔成长。
反过来说,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引进尖端软件技术,生产力不能提升,迟早会丧失全球竞争力。特别是印度和中国的软件外包产业发达,软件人才远比台湾充沛,台湾更需要发奋图强,加强软件能力。
可能的追赶捷径所幸开源软件是软件业界前所未见的典范转移,具有洗牌效果,是软件落后国家可以迅速追赶的捷径。掌握这样一个契机,台湾朝野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发展的方向:
- 软件运用优于软件产业。除了如前所述,加强软件在公司的应用对台湾GDP贡献比发展软件产业为大之外,更重要的是先要知道运用工具,才能学会如何製造工具。一般公司越能广泛使用软件,发展软件产业的机会越高。 积极发展开源软件社群。台湾不仅应该积极参加全世界各种开源软件组织, 更需要发展岛内的开源互享机制。开源表面上跟保护智慧财产权的观念冲突,却是共享脑力结晶最短的路线,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佔在别人的肩膀上,社会整体一定进步得更快。 大学资讯教育调整课程,除基本理论之外,大幅增加各种开源软件工具的学习,并且增加实作,撰写程式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后开放原始码,以方便未来的维护和改善。
软件确实在鲸吞蚕食其他的产业,美国的软件实力更是有增无减。如果没有软件技术,台湾的硬件迟早会失去优势。台湾最可贵的还是拥有平均水準以上的软件人才,加上普遍求好心切的心态,如果选择拥抱开源社群,&濒诲辩耻辞;联合世界其他幼小民族&谤诲辩耻辞;,应该还可以一搏。
编辑说明:《数位时代》编辑台保留作者内文的原始用词。作者认为“软件”是比“软体”好的翻译。“体”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例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此作者的文章一向用软件硬件,而不用软体、硬体。同样的,作者也用互联网表示 Internet,而非使用网际网路。
原始来源:独立评论@天下,《数位时代》正式取得&濒诲辩耻辞;独立评论@天下&谤诲辩耻辞;授权刊登。
代表图来自:Stephen Chin via flickr, cc license
硅谷 Acorn Pacific Ventures创投基金共同创办人。职场生涯中一半台湾,一半硅谷,一半公司,一半创投。因创投业务广泛接触三江五湖能人志士,近距离观察产业更迭,深刻感受到名与实,见与识,知与行的差距,无论创业或人生,真正成功的人都能缩短其中的差距。
文章来源:机房监控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未经许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转载本站内容等行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电话:86+10-62104277/2248/4249 传真:86+10-62104193-819 网站齿惭尝
智慧机房
在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