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湾出现一股返乡务农风潮。然而小农资本少、土地面积小,如何用最低成本达到最高效益?崇尚开源精神的陈幸延用自製小型农具,为传统农事注入新思维。
採访当天,宜兰飘着雨,陈幸延早早就在等待我们。他的镜片上满是水珠,却完全没有要擦拭的意思。做为农夫,让雨水成为身上的一部分,似乎再自然不过。
四年多前,从圣约翰科技大学资讯系毕业的陈幸延,在台北护理健康大学资讯中心开始了职涯的起点。不久后,因为开放原始码生态学(Open Source Ecology)理念的号召与啓发,于是2014年底决定落脚宜兰,透过深度参与农事和自製小农业机械,实现开放原始码所倡议的自造者精神,同时也找到自己“过生活的方式”。
开放原始码生态学是雅库博夫斯基(Marcin Jakubowski)在2003年成立的社群,强调在开放精神之下自製农具,以最少资源达成土地永续发展的目标。在一年多的务农过程中,陈幸延深刻体会到,农田里的许多问题其实可以透过简单自製的软、硬体解决。因此,他发挥过去所学,开发出用废料和电子零件组装的电动割草机、可以测量和记录天气变化的天气盒、能自动调节水田水位的水闸门和雷射驱鸟枪等各式小型农具,并且放在村中和其他农民共享。这些小型机械不仅有趣,能够减轻大家工作负担,而且成本大多低廉。以割草机来说,一般分为吃油和电动两种。前者价格低,但是对环境影响大,后者则是单价高,一台要2万多元,对小农来说负担太大。不过,陈幸延自製的割草机材料来自汽车水箱风扇的旧马达、从铁工厂取得的铁片和电子零件等,成本为零。
&濒诲辩耻辞;小农资本低、土地零碎,很难用资本式的做法,幸延的发明能够解决农地里的小问题。重点是很好玩、很有趣。&谤诲辩耻辞;与陈幸延相熟、同样在宜兰承租土地耕作的叁零叁伍冰果室老闆陈可为指出。
不过,陈幸延的发想并不是那幺容易被理解,&濒诲辩耻辞;现在应该还是有人不太能接受。&谤诲辩耻辞;他坦言,刚到宜兰时,农民看到他使用电脑,就会联想到要用科技取代人力,&濒诲辩耻辞;事实上这不是我的出发点。&谤诲辩耻辞;陈幸延认为,农村缺工问题严重,而且现在农民在处理农事时多半缺乏讨论和交流的对象。因此如果能透过机器辅助,例如记录气象或将部分工作自动化,就可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大家还可以发挥所长、共同参与。开放精神很理想,但如何说服别人加入这个行列?&濒诲辩耻辞;开放心胸,不一定要强迫别人。如果觉得有趣,人家应该就会加入了。&谤诲辩耻辞;他笑着说,态度谦和却坚定。
陈幸延,77年次,圣约翰科技大学资讯系毕业。两年前来到宜兰务农,以自製小型农具发扬开放原始码生态学精神。陈幸延经营的农地特色文章来源:机房监控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未经许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转载本站内容等行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电话:86+10-62104277/2248/4249 传真:86+10-62104193-819 网站齿惭尝
智慧机房
在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