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年了,Apple 的年度开发者大会 WWDC2016 的开幕演说结束。仔细注意观察苹果,人味回来了、生活回来了。Tim Cook 在开场就请与会者随他起立默哀前一晚佛州奥兰多的夜店攻击事件,这场造成至少 50 人罹难的攻击,无疑让讚颂多元文化的开发者社群们难过。
WWDC 本来就是苹果的开发者大会,讨论的也全是基于苹果所开发的作业系统上相对应的技术生态系。除非 Apple 决心在生态系里布局全新的应用场景或方向(例如汽车上如果出现 carOS 也别太意外),或基于新的系统需求而必须以全新的硬体支应(通常苹果都会事前布局,在先前所发售的硬体上,就选择预配置了后续升级所需的硬体功能);否则在这个开发者大会前夕猜测新硬体上市,本来就是相对遥远的题目。
重整四大作业系统生态系,苹果总算从硬体市场冲刺中醒来WWDC2016 延续着传统,继续围绕着作业系统更新打转,这次 Apple 总算从以往的高速成长的硬体售卖市场中醒来,重新清理战场、整合四大作业系统(watchOS、tvOS、macOS、iOS),透过更高度整合应用程式生态系的 Siri、iMessage、Contacts、Maps 甚至鸭子划水的 Apple Pay 与已经运作一段时间的 HomeKit、CareKit、Activity and Fitness 为生态系核心,企图一体化融合、支配使用者的生活。
苹果重新清理战场,整合四大作业系统(watchOS、tvOS、macOS、iOS),数位时代翻摄自 WWDC 2016 直播另闢蹊径的 WatchOS
錶,是人类赖以穿戴产物接触日常生活的小型装置,这样的装置戴在手腕上已经超过 200 年。无论穿戴式装置的话题在商业价值或媒体评论的讨论上如何沈浮,苹果都决心继续在此上努力深掘。透过运作更顺畅、重新整合过錶面设计的 watchOS,苹果可望接触更广泛的消费者行为。
加快系统运行、更新錶面、Scribble 笔划输入都是系统基础功,却是 Apple Watch 往下发展的关键,数位时代翻摄自 WWDC 2016 直播
更何况更方便的 Scribble 输入(短期之内还是比声控输入运作顺畅、硬体资源低、準确度高),针对轮椅使用者与老弱妇孺设计的 SOS 功能都更能增加 Apple Watch 渗透的可能性。
多数厂商选择以健康、运动为出发点切入,但别忘记那些设计通常都是针对“完整健康人”而来,苹果在 Apple Watch 所选择的策略道路可说是另闢蹊径也罕有人至,这恰巧是其他智慧手腕装置商所不擅长的领域。
不同于 Amazon Echo 与 Google Home,以语音助理的代理角色作为家庭核心,苹果选择电视这项装置来走向一般家庭。tvOS 因为 Apple TV 的销售量相对 iPhone/iPad 与 Apple Watch 较小而鲜少受到关注。苹果在其上的努力显然在于整合 iOS 的控制与装置间的同步(SSO、应用程式与内容市场),并花了更多精力在Apple TV合作更多内容(更多电视、影集、运动直播频道与主流游戏) 。
(更多的内容是关键吗?这次 tvOS 的发布,很明显地 Eddy Cue 也紧张没把握频频吃螺丝,数位时代翻摄自 WWDC 2016 直播)
以 TV 装置来说,目前最成功的把自家产物送到消费者家中的产业策略,通常以游戏机的方式把自己的装置送到消费者的电视旁,Sony 正在开发的 PS 4.5 或 Microsoft XBox One 都是好例子,但也不乏 Google 杀出 Chromecast 这种程咬金,企图走出完全不同的路。但很显然地,苹果仍在摸索一条从 iOS 装置到 TV 的路。
更无缝接轨的中心 macOS传统的 PC 不死,只是逐渐凋零。2016 年的现在, PC 其实透过各种化身连结在生活里。改名后的 macOS 终于跟其他作业系统在名字上有一样的基础(Craig Federighi 自己开玩笑说 OSX 名字不合群,跟大家不一样有后坠字,且每年都要猜一个新加州地名,但最后还是给出了今年新系统名,Tahoe 湖北方的“Sierra”)。
Craig Federighi 想了一个梗,排给大家看 OSX 跟其他系统名字看起来就不合群,数位时代翻摄自 WWDC 2016 直播)
延伸阅读:[WWDC 2016] Mac系统改名“macOS”,迎接Apple Pay与Siri !
改名后的 macOS 带来了内建的 Siri,更无界的剪贴簿(网路与应用程式间、跨装置间、或作业系统层级的整合通知中心)、更强调作业系统等级影片使用者体验的 Picture in Pictures、进击的线上 Apple Pay(在美国大概除了 Amazon,其他电商会整合得飞快)与会后默默地放出那因应新世代硬体,跨作业系统与平台间的新储存格式 APFS。苹果把接下来作业系统间无缝接轨的开发企图表露无遗。
在系统随处可见的 Picture in Pictures 功能,其实是无缝体验的一个具体展现,数位时代翻摄自 Apple 官网)
苹果的小宇宙 iOS 底下的 Kit 们才是重点重头戏 iOS 装置,Apple 不因为 iPhone 的销售成长幅度衰退就退缩。iOS 深度整合了通知中心的应用,重新设计、融合应用程式开发者策略的 iMessage、Siri 与 Phone 都展现了苹果多方整合的决心。
Apple 近几年起推出了包含家庭工具包 HomeKit、健康照护工具包 CareKit、研究工具包 ResearchKit 等等开发者工具包(Kit),意在同时透过 iOS 装置、AppStore、资料传输格式定义等方向,整合现下的流行名词物联网的相关应用。透过针对不同情境应用的工具包设计,不同应用情境的软硬体开发商可以以自己所熟悉的角度切入相关的应用场景,让使用者有很容易进入应用情境的装置(iPhone/iPad)。
HomeKit 是其中整合很成功的一块,主要是很多主流业者投入,在美国分布很广的电子电器实体店面 Bestbuy 甚至可以看到一整柜对于智慧家庭的商品,CSI: Cyber (CSI犯罪现场:虚拟世界)第一季剧本就已经有描述智慧家庭商品遭到入侵造成使用者伤亡的案情。这些智慧家庭产物大部分目前都支援 iOS HomeKit 与 Amazon Echo 等上述美国主流的语音助理代理。
iOS 10 在这时候把 HomeKit 场景整入 iOS 成为独立应用程式 Home 控制台,并深度整合入通知中心,配上 Siri 与应用程式 Home,使用者将可以更智慧的自我控制这些装置(而非 AI 学习其控制模式,虽然技术上可做到,但可能也会有其他道德问题,况且这并非现在苹果所擅长的领域),这才真正开始让苹果正式进到你的家庭生活里。
SiriKit 让 Siri 进入更多日常生活场景从 HomeKit 、CareKit 起始,开放出 SiriKit 就不难看出 Apple 的企图心。透过 SiriKit 对开发者开放 Siri ,开发者可以想出各种应用,语音助理不再只是帮你管日曆、回讯息、查天气与球赛,还可以做一些複杂工作。既然原本就可以回 SMS/iMessage 讯息,理论上可以透过深度整合让 Siri 也可以回覆你在 iPhone 上面的任何即时通讯(例如发表会提到的 Slack、Wechat 或台湾人常用的 Facebook message/LINE 等),甚至透过这些管道替你分帐付款,处理支付事务,甚至帮你照相、打卡、修图应该也是常见在手机上进行的活动。
语音助理应该也可以取代你的实体或虚拟键盘,成为你一般使用相关服务的主要输入方法。尤有甚者,语音助理应该可以进一步当你完成多一些项目,先别说如 Viv 那样可以帮你完成複杂订餐的功能,但帮你透过 Uber/Lyft/滴滴或台湾大车队平台来叫车、帮你透过 Opentable/大众点评,或台湾人常用的 EZTable/Gomaji/巷弄/街口等服务来订餐厅、买餐卷或付款。透过这些整合,语音助理将可以正式进入你的生活,帮助你更容易运用原来生活里原本就已经常用的应用程式。
延伸阅读:[WWDC 2016] 开发者请準备!苹果大幅开放Message原生App,催生更多应用服务!
进击的 iMessage 与 Phone重新设计过的 iMessage 看起来野心一样大。与 Google I/O 刚发表完的 Allo 一样拥有更方便输入心情符号、泡泡效果之外,一样开放出 iMessage 平台进行应用程式整合,在演示中已经可以见到 iMessage 可以让其他相机修图软体的内容或支付功能放上 iMessage 通讯交换。唯一的问题只剩下 Android 的 Google play 上面会不会也可以出现 iMessage。
连原本智慧手机的原始功能也开始多样化,除了开放第三方平台接入提供来电显示提醒功能(发表会中示範的服务方是中国的腾讯,但事实上电话邦或 Whoscall 原本也可以做到同样的功能),联络人卡片也开始整合不同的网路通讯平台,苹果终于提供更方便的介面,可以直接透过联络人卡片一键选择不同的通讯方式。
+ Apps 策略,苹果要参与你的现在与未来苹果将这个对开发者宣传的开放策略称为“+ Apps”(听起来有简体中文惯用语“互联网+”的感觉)。透过这样的开放策略,Apple 选择演示的应用程式主要都与人的日常生活有关。
这些日常生活应用程式也许不见得佔用使用者最大的使用者时间,但几乎都是一般人们实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型应用,这些工具型应用几乎都有完整的商业模式,并随不同的文化市场而有自己独特的适应模式。透过整合这样的生活工具,苹果得以从平台延伸更多服务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应用程式商也因为得以透过 iOS 或相关的平台,提供给使用者更完整的服务,而愿意和苹果整合更多服务(更先不论这些服务的数据苹果自己如何看待、处理与应用)。
整合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加无缝、无感地使用 iOS 装置,苹果已经很清楚使用者黏性不见得全然得靠如 Facebook 社交服务。光是透过现有装置,先整合好现有的线上线下服务,就可以让使用者更加离不开苹果的生态圈,而且是已经被确立了商业模式,让苹果可以参与现有获利来源的商业生态系。更别忘了苹果刚战略投资 10 亿美金给中国的滴滴出行,而滴滴出行也与 Lyft 达成了伙伴联盟。
苹果之野望:向未来的开发者招手苹果将 WWDC 2016 的宣传,用了一段程式码作为开头:print("Hello, WWDC!")。除了一开始提及有更多的苹果开发者奖学金得主、更年轻的开发者来到现场,在主题演讲的后段才让众人恍然大悟。除了苹果的年轻程式语言 Swift 的开源,苹果更直接宣布在 iPad 提出免费的 Swift Playground,让孩子可以透过图形化的介面,快速游戏化来学习程式语言。
(游戏化学习程式语言,将是未来开发者、商业环境与市场的重要基础。数位时代翻摄自 Apple 官网。)
游戏化学习程式语言这块市场,当然不是只有苹果提供,Code.org 也有相关伙伴提供类似的服务,例如 the Foos 的“一小时程式(hour of code)”。程式语言可能是通往未来世界一种捷径,例如硅谷创投界着名的创投 Andreessen Horowitz 常常强调的“软体正在吃掉世界(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许多未来世界的工作可能都与程式脱离不了关係。先无论这些未来的工作者是否都是真正使用程式语言进行软体开发(事实上,拥有约 3 亿人的美国,在 2014 年也只有 111 万个软体开发相关的工作),理解程式语言的基础逻辑可能是有其必要的。
作为透过装置与运算,想要在未来世界商业生态系分一杯羹的苹果,将资源投注在游戏化学习程式逻辑,企图夺取未来主人翁的目光焦点,也许就不难理解了。
文章来源:机房监控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未经许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转载本站内容等行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电话:86+10-62104277/2248/4249 传真:86+10-62104193-819 网站齿惭尝
智慧机房
在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