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长文了。身为从 1987 年至今的资深果粉,身为长期关注台湾电子支付产业发展的独立观察者,当然要为 Apple Pay 的来台,写篇文章祝贺一下。当然,我建议读者可以先重读一下我在一年半前为 PunNode 写的那篇。这篇文章在 PunNode 改版前,单篇有两万多个 Facebook Like,就个有点严肃的科技长文而言,也是绝无仅有的纪录了。回归主题,我改写了也是一年半前演讲时常用的一个投影片,解释一下我对行动支付与 Apple Pay 的后续看法。
Apple Pay 是什幺从演进的历史来看,Apple Pay 最早的确是一种由 Apple 所倡议的手机信用卡技术,但后来被 EMVCo 採纳,成为国际信用卡组织的技术标準,用来作为下一世代的数位信用卡技术。採纳成为标準的意思是:Apple 失去了专利权,但也换到了独家领先推出的特权与商机。
从今天的产业现况来看,Apple Pay 只是 EMVCo Tokenization Spec. 此一技术规範的一种实作(implementation )版本而已。实作出来软硬体虽然是 Apple 的财产与机密,但这个技术规範却是公开的。而且,当发卡银行加入 Apple Pay,意思就是它已经把信用卡 token 化了,从此之后,这个发卡行也可以支援其他合乎相同技术规範的另一个实作,也就是所谓的 xxx Pay 或 OEMPay。
Apple Pay 不是什幺Apple Pay 就是数位信用卡,并不是第三方支付的一种。因为交易的资金,从买方在发卡行的帐户,直接到卖方在收单行的帐户,并不会在Apple 停留。所以这不是第三方支付。
Apple Pay 不一定是 NFC 支付。Apple Pay 只是可以利用 NFC 来传递 Token 而已。Apple Pay 之所以会往前相容,支援现有 Visa/Master 的感应式信用卡读卡机,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策略。这个策略一方面让 Apple Pay 不用花时间开拓商家,一开门就有几万个商店支持。另一方面也让还没装感应式信用卡的大型连锁商店,看在 Apple iPhone 用户的面子上,比较有改装的动力。但在技术上,新一代的 POS ,也可以透过蓝牙或其他方式来与和 iPhone 交换 token 。
Apple Pay 不只是线下商店可以用,它更大的价值,反而是线上的商店,尤其是 app 内购物可以用。透过信用卡的 token 化,加上指纹辨识。釜底抽薪解决卡号外洩的问题,进而彻底解决消费者不信赖小型网站或者不敢在新创 App 使用信用卡购物的问题。所以,Apple Pay 真正有用的地方,不是线下感应,反而是线上刷卡,包括信用卡与借记卡。
导入 Apple Pay 时,谁需要的改变与投资最多?对本来就支持 Visa Wave 与 Master PayPass 的实体商店而言,因为 Apple Pay 往前相容,所以不用做任何改变。这就是为何过去一年多来,虽然 Apple Pay 没开放入台,但是美国人其实早就可以在台湾用 Apple Pay 的原因。
对行动 App 购物或者网路购物业者而言,如果要 app 内购物支援 Apple Pay,要改用 PassKit API 或者 PassKit WebService。这个改变基本上也不複杂,关键反而是要找个做网路收单的公司就是了。目前的问题是:如果台湾的行动电商,想让台湾的消费者,在台湾用 app 内购物的方式使用 Apple Pay,但是台湾却没有对应的网路收单公司,那怎幺办?方法之一是去设个北美的公司,找北美的业者收单。但是,如此一来,就会变成“消费者与消费地点都在台湾,但却视为境外交易”。这才是 Apple Pay 入台后真正的问题,跟有没有境内的 TSP 一点关係都没有,但整个行政院与央行都搞错重点。
最主要的改变是发卡行必须在原有的信用卡系统上,加入一套称为 Token Service 的软体模组。而想加入 Apple Pay 的发卡行到底要如何建置这个 Token Service 模组,就是前一阵子行政院在讨论 Apple Pay 入台时的主要争议点。
至于实体商店的收单行可以说完全没改变。除非收单机构想和 First Data 之类的公司一样,打算提供 token 化之后的线上收单服务,那它就得和 Apple 进行合作。这个角色,目前在台湾是空白的,也是软体公司或金流服务公司的真正商机所在。与线上 token 收单相比,台湾行动支付公司动用各路门神一直想争取的 TSP ,根本不算个生意。可见这个公司也是没有人才。
Token Service 到底是做什幺的?负责的 TSP 是境内境外真有那幺重要?Token Sevice 讲简单一点,就是用随机索引的方式,在本来的卡号(PAN)与 Token 之间,建立一个一对一的随机对照表。这种方式,比起什幺椭圆双曲线演算法,根本没什幺高深技术可言,但却无法破解。有了 Token Service 之后,PAN 只在发卡行内部使用,至于在消费者手机,在商家端,在网路上与收单行之间流动的,都是 token 。而负责把 Token Service 云端化的业者就叫 Token Service Provider。
Token Service 的建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银行自建软体在自己的机房里,一种是透过私有的高速网路连接到某个软体服务者,就是所谓的 TSP。说穿了,TSP 就是一种 SaaS,而云端运算喊了那幺多年,SaaS 服务还有在分境内还是境外的吗?
在整个 Apple Pay 的取授权过程,信用卡的个资都在发卡行自己行内的系统,即使 TSP 在境外机房,就资讯安全的角度,这些 Token Service 依然还是位于于发卡行自己的安全内网中,并没有个资外洩到发卡行以外的问题。
谁不喜欢 Apple Pay ?Apple 本来就不是金融业,富可敌国的 Apple 投资 Apple Pay 当然也不是为了区区千分之二点五的手续费。所以,Apple 选择与信用卡国际组织及 EMVCo 合作,让这个合作伙伴在行动支付的战场可以后发先至。至于说某些大型连锁店不收 Apple Pay,例如 Starbucks 与 Wallmart,其实更精确的说法是,他们根本就讨厌信用卡组织与银行,所以至今不收感应式的信用卡,当然也就不收 Apple Pay了。
传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不喜欢。Apple Pay 一定会促成各种 xxx Pay 的成熟,进而让信用卡/借记卡产业全面 Token 化。等时候一到,包括银联在内的信用卡组织只要一声令下,不再让支付宝与微信之类的公司使用预存的卡号取授权,那幺现在这些大量依赖“绑卡/快捷支付”的公司,不管他目前规模再大,都全部可以关门了。而且禁止第三方支付公司继续保管卡号与替消费者取授权的举动,涉及金融安全与消费者隐私保护,各国的金融监理机构也不会反对。
白牌与小型手机厂也不喜欢。因为手机加入 xxx Pay,需要高度的软硬整合,还需要通过 EMVCo 的认证。这对于小型的手机厂非常不利。相反的,对于 HTC 这类有年销千万支手机实力的手机品牌而言,这些 xxx Pay 的兴起,反而是有利于他们摆脱白牌小厂的纠缠。
谁应该感到兴奋?行动商务与各种 app 内消费的业者,终于有个兼顾安全,方便与隐私的支付服务可用,準备可以发挥极大化的创意,大干一场了。
文章来源:机房监控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未经许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转载本站内容等行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电话:86+10-62104277/2248/4249 传真:86+10-62104193-819 网站齿惭尝
智慧机房
在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