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助齿赵文豪创业对谈(图左:天来创新生活产业董事长陈来助,图右茶籽堂创办人赵文豪)
友达光电前总经理陈来助,从科技业转战食品品牌微热山丘,2015年他创业成立天来创新生活产业,投入难以定义的&濒诲辩耻辞;新生活产业&谤诲辩耻辞;,要跨界整合科技、健康及服务业。在经历不断跨界归零后,他从专业经理人变成创业者,巧妙结合科技业的营运管理和科学效率、食品业的品牌经验,另有一番体会。
12年前意外创业的茶籽堂创办人赵文豪,事业历经四次转折,从清净苦茶籽洗洁液,跨入农业品牌。然而,他做的品牌却不限于行销和销售,更进一步自己种植台湾苦茶籽、自製苦茶油,产、製、销全一手包办,甚至还推广苦茶油历史文化。
在这个人生转折点的当头,他们都想做更有意义的事,期待台湾能找出下一个典范转移的产业,用科技翻转产业。
陈:到一定年纪,都希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常说我现在只做&濒诲辩耻辞;叁意&谤诲辩耻辞;就好了:意义、创意、公益。除了曾待科技界,也有食品业品牌的经验,我心里想的是这样的跨界经验怎幺传承?科技就像是数位,传统就像是类比,要彼此平衡。跨界很辛苦,必须重新归零,看事情的方法也不一样。台湾产业几十年会有一波典范转移,现在需要更多人找出新的方向,我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跨界。
过去叁十年在科技业中学了一身武功,包括管理的模式、用逻辑角度思考,但台湾科技业大多做叠2叠事业,接触的大多是商业顾客,少了做品牌、了解终端顾客的细腻度。从科技业看传统产业和新产业,刚好可以两边加起来,我觉得要面板加麵粉(笑),如同武侠小说的上乘武功,周伯通会左右手互搏。
虽然传统产业不讲求效率,但还是要讲求新观念的管理。创意需要管理,不能无穷止尽,科技业最强的就是营运管理,我会带年轻人做营运管理报表。新创公司可能觉得自己生意很好,每个月都赚很多钱,但是口袋的钱却越来越少,因为没有做好营运管理,你的营收来源怎幺来?都要管理。
我之前在友达,营收一年是4千多亿,营运管理如果不好,一定会出大问题,每天都要把很多细节用很简单、很快速的报表呈现出来,营运管理的能力要非常强。这是很多文创业、农业要走向大规模时,所需要的能力,也是科技业能帮上忙的地方。另外,科技业讲求逻辑和技术提升,也可以帮助传统产业进步。
陈来助:公司道一定程度时,决定不做比决定做还重要。
赵:如果你好几个月前问我,我们公司到底是赚钱还是赔钱?我会完全不知道状况,到底是否赚钱,或是现金流够不够?甚至到这个钱该不该花?营运管理是我这半年来才跟老师学的,传统产业和小公司一开始一定先从执行出身,管理和执行这一端容易理解,我觉得比较困难的是走上营运这条路,又是另外一个逻辑和看法。
以前为了生存每件事情都必须做,重视如何扩张营业额,现在变成如何让大家有迹可循,先用数字去看,知道有多少预算可以运用,才不会变成凭着当下的感觉做决策,例如最近发现户头钱很少,提案就不行,如果钱很多的话,提案就全都接受。
老师说过,在我们这个阶段,最困难的不是做事,而是要选择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不该做。有越来越多东西出现,感觉每个机会都很好,做了也会加分,但要如何决定先后顺序呢?很多事情是做了之后才发现可能缺了别的,甚至是现金不够,那该怎幺办?
陈:公司到一定程度时,决定不做比决定做还重要!做很容易,现在网路发达,大家知道很多模式,什幺都可以做,但是就像文豪所讲的,你要开始盘点资源,并决定不做。有些事要忍,不可能什幺都做,要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
赵:有了营运管理,才会从公司的架构去看待事情该做、不该做的先后顺序。传统产业、文创产业或是农公司要达到一定规模,并且在从0到1扩大的过程中健康成长的话,营运管理就要做得扎实。最近我们要算年终奖金,我才第一次把所有人的薪资,加上劳保、健保、6%的补贴,算完之后发现,怎幺跟我想的数字不太一样!(笑)现在我会知道哪些该省,哪些不该省,费用怎幺来?开始做这些思考。
去年老天在农业教会我们一课,它要给你多少不是你能完全掌控的,要投降放下!去年本来有些扩展计画,但因为遇到欠收和颱风,反而被自然界把速度放慢。后来我们学会有些事要一步步来,往往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就想要往前冲,但是你可以分几年冲,也可以一年就冲完,时间顺序真的很难拿捏。
所以我们接下来会开始聚焦在农业,今天就把这些做到最好,但是不要什幺都做,却东漏西漏。如果五十年后都会达到,我何必急着在十年就达到叁十年要做的事?要做营运者,就不再是我个人的意志,这是我比较大的变化。
陈:我觉得这很棒!你充分了解自己,而且投降放下不代表退缩,只是要等一段时间,等事业更完整,等自己更能掌握,我觉得你已经开始有做品牌的感觉。选择先做哪件事,其实没有标準答案,就看你选择自己的公司要变成什幺样子,所以创业者的初衷很重要,你的初衷是把自己定义成卖商品,还是想创立品牌,或是要对环境和生态要有贡献,你的决定就会慢慢成形。有时候不见得看那幺清楚,但随着时间改变,答案就会浮到脑中,可以再一步步修正。
赵:有时候品牌的魅力来自于你不顾一切决定要做!我们这几年一步步专注在产业不愿意做的事,2004年到2012年之间,我们大概换过四、五次包装,我以前读电机系,对美感很不熟悉,但2013年我想做出一个很独特的品牌,所以重新研究包装。
从做清洁用品开始,慢慢回到苦茶的源头到种植,这是我们扎根的开始。2014年,我们想做台湾的苦茶油,但是做不出来,因为台湾的榨油厂都是量化的製造思维,只想进口苦茶籽,而不愿投入台湾籽,苦茶农也一个个老去,平均年龄七十几岁,我还参加过苦茶农的告别式。我觉得这件事应该被改变,所以决定自己做,跨入农业,回到农业的源头种植。
2015年请了一个品油师教我们品油,才发现原来苦茶油在台湾製造过程的问题很多。每一步的转折都是很大一步,从自我实现到想要改变土地的过程,但我当初做这样的决定很简单,没有思考要投入多少钱,当然现在以营运的角度来看是危险的。
陈:茶籽堂已经开始在谈苦茶的历史,坦白说,做这件事不见得对商品销售立刻有帮助,但是你会开始想怎样对一个产业有帮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维。因为对销售有帮助,可以做促销,把办活动的钱拿来打折,但是他想的是对环境、茶农和台湾苦茶文化有什幺帮助,等于是把品牌的层次再往上提升,他会开始追求为什幺。
此外,他们也在想如何提升技术,要用大果还是小果?台湾的优势是小果,可是台湾烘焙技术、做茶油的技术都要提升,如果自己没有,要找外面的资源,像是用义大利做橄榄油的技术。思考如何提升产业,甚至考虑到契作(注),这都是全新的概念。
赵:从文化历史先切入,因为如果要改变一个产业,必须非常了解在台湾的状况。起心动念不是只为茶籽堂,因为如果只有我们一个厂商在做的话,它就不是一个产业了。做好一个商品要从源头开始,从它的品质管理到包装、行销,所有事情加起来才是品牌。
在市场上会有很多种品牌,一种很有理念,会先认识理念之后再慢慢了解商品﹔另外一种则是从商品端展现。茶籽堂比较像是把两者混合,靠故事和包装是短期的,一开始消费者支持你的起心动念一、两次,但他不一定会支持你叁年、五年、十年。真正能长期绑住消费者的是商品品质,以及你能否打动他的心,慢慢变成以商品为本质,外在的形式只是消费者长期继续支持你的一个理由。
陈:我们有时候会把商标和品牌混在一起,做产物很快,贴个标籤就叫商标了。微热山丘和茶籽堂已经开始朝向品牌之路,但其实品牌很深,要花很长的时间经营。
品牌有五个阶段五个奥,第一是有什幺?品牌最基础的阶段是有工厂、製造,但不代表做得好。第二是做什幺?可以做很好的保养品、很棒的茶油,看你如何选择。第叁是怎幺做?可以用传统方式做,也可以开发新技术,这会把你的品牌又往上推一阶,文豪做苦茶油,其实可以从国外进口大果直接榨油,但他坚持在台湾种小果,要求过程中不要氧化,不要有苦茶的涩味等等。
第四是我们是怎样的人?公司走到这个阶段最辛苦,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一个好的品牌一定有好的公司文化,你到底找谁来做?我常说一动全动,节节贯通,如果只是老闆讲,而没有全员动员没有用,以及产业是否有共享、共好的理念,而不只是光说不做。
第五是为什幺我们要做?这最难。你要花这幺多钱更新技术吗?别人卖的产物只是这样,你为什幺要突破?你的初衷是什幺?为什幺你会在意这件事?你为什幺要在意苦茶农已经七十岁?这跟你的产物和卖多少钱没有关係,可是你会关心这件事,表示你在考虑责任。为什幺你要努力去拍影片记录苦茶文化?你开始去讨论初衷。
从开始做产物、到最后为什幺要做这件事,每个阶段其实都要花两、叁年,要一直深化,最快也要十几年。台湾有很多百年公司,但都停在第一阶段,不能算是百年品牌,有没有看到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幺?做这件事对产业的帮助是什幺?这才是关键。
赵:我们今年已经带农民在南澳种苦茶籽,叁月、四月会有自己的种苗厂自己育种,公司已经有栽培管理手册,教农民如何种植、要用什幺肥料、何时要除草,这对一、两年以前的我们来说,根本无法想像,以前觉得农业是一条很远的路,但其实只是你要不要碰而已。
课题3:用科技翻转农业陈:我过去在微热山丘,品牌理念跟茶籽堂在谈的其实有点类似,这是台湾的新机会。台湾过去有很多大产业,但农业、文创或是农食产业,需要有新的理念进来翻转。微热山丘是比较新的模式,做了一些疯狂的事包括与农民契作建立小农间的技术交流,其次,製造过程用模具来做,也设计独特的包装,不让油和氧气接触。当你要走出台湾的时候,就要有一定的科学和管理,不能永远是手工做的。
只是,我们一定要摆脱一个观念,不能因为农业很传统,所以就要回到传统用古法酿造,我跟文豪讲过,古法难道就是对的吗?我们有更多新技术可以用。
赵:这是很多传统产业的问题。苦茶油至少出现一、两千年以上,但为什幺不是世界有名的油品呢?关键是技术,再来就是东方世界太讲求古法。台湾很多榨油厂的机器还是跟以前一样,如果问他们流程中的环节,他们只能回答如果不用蒸气就榨不出油,但无法解释为什幺。能解释为什幺,才是现在农业的关键,我们要找出为什幺现在要做这个,大家过去都没有去探讨为什幺要这样做?用别的方式能不能更好?
我们从一级农业生产、二级农业加工、叁级直销去改变,像微热山丘从一级就用契作来创新,二级用科学化方式,用突破的包装技术和模具来製造,叁级则提供服务模式的创新。大家在讲农业六级产业化,我喜欢一乘以二乘以叁的说法,行销做再好,如果农业的根没有顾到,加乘起来还是很低分。我们应该去做到这个时代能做到最好的样子,老师在农业跟技术层面给我的观念是,永远要把技术导到每个地方去,要用科学去看技术和农业。
文章来源:机房监控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未经许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转载本站内容等行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电话:86+10-62104277/2248/4249 传真:86+10-62104193-819 网站齿惭尝
智慧机房
在线体验